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费菲
机构地区:[1]<中国医药科学>
出 处:《中国医药科学》2018年第11期1-3,共3页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摘 要:“对于中风患者,治疗的重心多集中在急性期,希望能在这一时期通过再通闭塞的血管消除或减轻中风的危害,虽然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很大进展,但从全世界范围看,真正能在急性期有溶栓机会的患者仅占个位数。绝大多数的中风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错过了急性期溶栓而步入慢性期,即使进行了溶栓治疗,也有一些患者残留功能丧失或减退。”在5月4日召开的2018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八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上,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于春水教授介绍了中风后运动功能康复神经机制的MRI研究进展。他指出,虽然当前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大幅降低,而因中风致残的患者还在持续上升。在因中风致残的各种表现中,对患者生活影响最大就是运动障碍。80%的中风患者为缺血性中风,80%缺血性中风伴运动障碍。如何开展中风后运动功能康复呢?现有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运动想象与虚拟现实、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药物(SSRI和左旋DA)、镜像治疗等各种治疗手段均被尝试,但是,运动康复效果均不太理想。原因就在于缺血性中风后运动功能康复的神经机制和患者个体间的异质性仍不清楚,现有的各种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手段的理论依据也不充分。如果用一种治疗方法去治疗所有的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仅个别患者有效,多数患者无效。中风后脑结构的变化于春水教授从几个方面解释了中风后脑结构是如何变化的。他说,最显而易见的中风后脑结构变化是血管闭塞所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性病灶。由于人脑是由多个功能分化的脑区通过白质纤维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个整体,任何局部病灶或损害均可引起其他部位脑组织的结构变化。因此,除了关注病灶本身外,还必须关注病灶外的脑组织变化。我们的一项关于皮层下缺�
关 键 词:运动功能康复 神经机制 中风后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缺血性中风 脑组织缺血 中风患者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