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济宁272000 [2]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精神6科
出 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8年第6期381-384,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571334);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SDYY15012);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M049)
摘 要: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是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的最佳治疗手段[1]。但研究也发现,虽然ECT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但其疗效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约10%~30%的抑郁症患者对ECT治疗应答欠佳[1]。因此,如何提高以及维持ECT的临床痊愈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目前抗抑郁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缺乏客观可靠的生物学指标在治疗前筛选具有ECT疗效敏感倾向的患者,也缺乏客观可靠的指标在治疗早期对ECT可能获得的疗效进行预测。鉴于此,本文从临床特征及生物学指标等两大方面综述ECT抗抑郁疗效的有关影响因素,以期找到ECT抗抑郁疗效佳的预测指标,从而筛选出最适宜做ECT的患者,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节约卫生资源。
分 类 号:R749.4[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