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转向与生命美学的内涵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肖朗[1] 

机构地区:[1]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

出  处:《美与时代(美学)(下)》2018年第7期12-16,共5页Aesthetics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8T110991);2017年西南政法大学专项资助项目(2017XZZXQN-36)研究成果

摘  要:以古希腊的理性和古希伯来的信仰构建的"双希"文明构成了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压抑了人的现实和感性的生命。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普遍回到生命活动本身,这一过程可以称之为哲学的肉身化,同时哲学和美学的界限也不再清晰。现代哲学不再一味追求生命的超越,而是将生命的美定位于当下的发生。同时伴随着现代化的祛魅,审美因其对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兼顾而具有取代旧的宗教信仰的功能。不同于西方传统对感性生命的漠视,中国传统哲学有重生的传统,但是具有虚幻性,只能称之为心性论的生命美学,因此也需要完成现代化的转型。

关 键 词:生命美学 现象学 现代哲学 中国美学 

分 类 号:B83-02[哲学宗教—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