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及青年问题的归来——读陈毅达的《海边春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有顺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福建文学》2018年第9期129-131,共3页Fujian Literature

摘  要:近年读小说,常感作家在描述时代现状、处理现实问题方面并非那么得心应手。不难发现,当下有不少小说是各类新闻事件的串烧,似乎和现实贴得近,却少了一份才情与想象力;也有的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方法,想象力看起来是大而飞扬,可少了细节与逻辑的坚实支撑……其实我们很难读到一种真正素朴、有力的现实主义,更不用说像胡风所言刻画出“精神奴役的创伤”时,见出作家与人物的灵魂。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及精神的落寞,其实也隐含着作家的写作“症结”:一方面,是对现实的疏离。比如很多作家依然在写着与乡土相关的主题,但对乡村的现状已然陌生,凭借的还是年少经历或者有限的见闻。另一方面,是思想力的贫乏。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界与思想界是紧密互动的,很多社会思想问题在文学中得到了回应,比如青年的出路问题,乡村的发展问题,这可能也是那个时代的文学能引起众多共鸣的原因之一吧。作家有了思想力,才能对现实发问,而不会流于一般的“问题小说”,对政策及时局进行简单的图解。

关 键 词:青年问题 现实主义方法 “问题小说” 春秋 陈毅 精神奴役 文学界 新闻事件 

分 类 号:I206.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