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奴役

作品数:47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代显梅张文莉刘建军张传能姜异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相关期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新文学史料》《读书》《江海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炫耀性消费”、制度演化与精神奴役
《理论界》2022年第11期49-55,共7页朱宝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国家理论演进及其当代意义研究”(21YJC790033)的研究成果。
在《有闲阶级论》中,凡勃伦指出有闲阶级本身就是一种制度设定并遵循着“炫耀性”的消费准则和思维方式,对于这一事实和动机的阐释是从制度演化视角出发的。本文指出,在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观点中,有三个方面值得重新检视:首先,在涉...
关键词:炫耀性消费 制度演化 稀缺性 异化 精神奴役 
主持人语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年第2期73-74,共2页胡明贵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德国18世纪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狂飙突进运动秉着"重估一切"的怀疑精神,主张打破偶像,提倡"自由""个性解放",呼唤"天才"。五四新文化运动也高举"德先生"与"赛先生"两杆大旗,主张个性自由与解放,反对儒教...
关键词:个性自由 狂飙突进运动 精神奴役 五四作家 精神界战士 怀疑精神 上帝死了 天狗 
乡村荒野及其生成维度──重读《羊的门》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41-47,2,共8页叶君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9ZWB056)
作为乡村荒野想象的滥觞,20世纪30年代萧红《生死场》从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揭示了这一文学景观何以生成,即物质的匮乏与意义的流失。其后很长时间这一乡村想象方式鲜有承继,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一些作家笔下重新得以彰显。值得注意的...
关键词:《羊的门》 乡村荒野 精神奴役 
青年及青年问题的归来——读陈毅达的《海边春秋》
《福建文学》2018年第9期129-131,共3页谢有顺 
近年读小说,常感作家在描述时代现状、处理现实问题方面并非那么得心应手。不难发现,当下有不少小说是各类新闻事件的串烧,似乎和现实贴得近,却少了一份才情与想象力;也有的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方法,想象力看起来是大而飞扬,可少了细节与...
关键词:青年问题 现实主义方法 “问题小说” 春秋 陈毅 精神奴役 文学界 新闻事件 
失落的北方
《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年第2期2-2,共1页朱宝杰 
北方是悲哀的,艾青曾说。那是八十年前的事情了,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北方的贫穷与饥饿,但他爱着北方,爱着悲哀的古老的国土。八十年一过,北方没有了穷苦,没有了悲哀,但悲凉和困顿却从未远离,那精神奴役的煎熬在打开了一把锁链...
关键词:北方 失落 精神奴役 悲哀 街道 艾青 悲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被引量:3
《求是》2014年第10期34-35,共2页刘建军 
从一定意义上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寻梦、追梦和圆梦的历史。从托马斯·莫尔创作《乌托邦》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就一直在寻找、追求一个没有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精神奴役的理想社会。
关键词:中国梦 道路 世界社会主义 《乌托邦》 人民群众 经济剥削 理想社会 精神奴役 
精神的枷锁——《看不见的人》中美国黑人所遭受的精神歧视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444-444,共1页鞠朝希 
《看不见的人》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者埃里森通过描写一个黑人青年的经历,深刻的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种族歧视更多展现出一种心灵上的歧视,即白人对黑人的精神奴役。文章通过对小说主人公遭遇的解析。阐述了以主人公...
关键词:《看不见的人》 精神奴役 精神歧视 
精神的救赎——从《逍遥游》看庄子的救世情怀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17-19,共3页徐宁 
古代的圣贤为拯救乱世,救民于水火之中,而各行其道。他们对产生乱世的根源认识不同,实行的救世方法各异。庄子认为世道混乱的根源不在政治,而在于人本身。治身在于治心,只有从精神上重建理想的家园,方为救世之道。
关键词:乱世 隐者 精神奴役 救赎 
析胡风“精神奴役的创伤”被引量:2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33-37,91,共5页孔育新 
胡风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人民"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的创伤"的观点,由此,"精神奴役的创伤"成为胡风文艺思想的一个关键命题。该命题的题材来源于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不过胡风将厨川白村的"创造生活的欲求和强...
关键词:胡风 精神奴役 创伤 受难 施洗约翰 
理智与情感的结合——从《福谷传奇》看霍桑对进步的信念被引量:5
《外语研究》2011年第2期88-94,共7页代显梅 
《福谷传奇》作为霍桑唯一一部以改革问题为题材的小说,揭示的是人如何在智性活动与改革的狂热中失去了对他人心灵的尊重。对霍桑而言,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人心的改善,任何打着"智性"或"改革"的幌子对他人进行意志霸权的行为都只能造...
关键词:社会观 福谷传奇 精神奴役 人心的改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