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革命者——横向比较《药》《绝品》中的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光琼 

机构地区:[1]重庆巫溪县文峰职业中学校

出  处:《进展》2018年第9期56-56,共1页

摘  要:在中职语文课本基础模块上册中,出现过两篇小说:《药》和《绝品》。《药》写于1919年4月,作者鲁迅,描写了辛亥革命前期,在江南的一个农村小镇上,革命者夏瑜被封建统治阶级杀害后,人民群众吃他的人血馒头的故事。《绝品》作者谈歌,写民国初年的保定,革命者常先生与保定富户刘三爷结为知己,在局势危急关头,把一幅唐代珍品托付给刘三爷。常先生牺牲后,败落的刘三爷无力保护古画,最后送给“饿死不卖收藏”的王商人,使国宝永远在道义之人手中流传。《药》编辑在“小说戏剧欣赏”单元,《绝品》编辑在“处世美德”单元,虽然其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不同,但都描写过革命者,学生对革命者认识比较迷茫,为了方便学生明确地理解人物形象,我把他们放在一起做个全面的比较。

关 键 词:人物形象 革命者 《药》 殊途同归 辛亥革命前期 封建统治阶级 语文课本 人民群众 

分 类 号:G633.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