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蒲创国[1]
机构地区:[1]陕西咸阳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学学院
出 处:《科学与无神论》2018年第6期39-45,共7页Science and Atheism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任继愈哲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5AZD034);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儒家教化理论与实践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SGH16H17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究天人之际"是中国哲学的主题,也是儒者所追求的目标。透过儒学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可以看出儒学的有神论主张。从天的内涵来看,儒学中的天是以自然之天为载体的主宰之天;从儒者研究天人关系的目的来看,是为了更好地侍奉上帝;从天人关系的起源来看,其发端于人神关系。因此,儒家的天人关系在本质上是神人关系。在儒家天人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天道自然观与天人感应思想始终交织在一起,既融合又斗争,共同保证了天的主宰地位,同时又重视人德,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承认天是最高主宰的条件下,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天人合一"成为儒家处理天人关系的最终目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