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在使用汉语动力情态动词过程中的偏误特征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玛依热·吾司曼 

机构地区:[1]新疆财经大学

出  处:《双语学习》2018年第8期37-39,共3页SHUANG YU XUE XI

基  金:新疆财经大学2016年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6XYB024).

摘  要:情态是人们对客观事件的主观评价。情态作为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于人类所有的语言中,但是根据语言的类型特征与表达习惯,在各个语言中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情态根据它表达出来的情态意义的不同,分三大类型,即认识情态、道义情态与动力情态。动力情态是情态类型中的重要成员,它主要表示说话人对实施主语完成动作的能力与想要完成动作的意愿的主观评价。汉语动力情态主要通过情态动词“能”“会”“可以”“要”“肯”“敢”(表示勇气)来表达。本论文主要通过分析122名少数民族学生做的相关调查问卷来总结他们在使用汉语动力情态动词“能”“会”“可以”“要”“肯”“敢”的过程中的偏误特征。

关 键 词:动力情态 偏误特征 应对策略 

分 类 号:G752[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