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药微球治疗恶性肝脏肿瘤的全程管理  被引量:13

Guide of drug-eluting beads transcatheter a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malignant liver tumor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建军[1] 宋金龙[1] 谢印法[1] 刘景洲[1] 徐慧荣[1] 张昊[2] 孙元栋 朱海涛 

机构地区:[1]山东省肿瘤医院介入科,250117 [2]山东省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50200 [3]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邹城院区介入放射科,273500

出  处:《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19年第1期7-16,共10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electronic edition

摘  要:一、载药微球的起源与发展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术(Drug-Eluting Beads Transcatheter Aterial Chemoembolization,DEB-TACE)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介入治疗发展初期,由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混合小颗粒的栓塞载体治疗实体肿瘤演变而来。矽球是临床最早应用的微球,1960年Luessenhop与Spence将它用于脑血管内,1978年KATO公司制成含抗肿瘤药物的乙基纤维素微球,首次将化疗与栓塞结合在一起[1]。最初的载药微球为粒径大小不均一的球形微粒,是经交联反应或热降解等方法将化疗药物和载体(如明胶、淀粉、乙基纤维素、多聚乳酸等)简单混合而成。

关 键 词:载药微球 肝脏肿瘤 动脉化疗栓塞术 禁忌证 适应证 “五位一体”模式 

分 类 号:R735.7[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