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为载体的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模式研究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丹[1] 杨会[2] 

机构地区:[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2]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上海200062

出  处:《电影文学》2019年第3期31-33,共3页Movie Literature

基  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年立项课题"非遗视角下‘金坛刻纸’的保护与创新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1810)阶段性研究成果;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人文社科重点研究课题"苏南民间美术类非遗活态保护与传承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XRS201705Z)阶段性研究成果;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吴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非遗是承载民族文化的基因,而基因能够存续下去的唯一要求是"活"的载体,构建和创新有利于非遗活态生存、传承的文化环境和路径,使其在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生活力。通过影像的方式记录和传播"非遗"文化,对其保存、传承和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对我国非遗影像发展历程的梳理,明确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影像载体密不可分的必然趋势,并对影像载体对于非遗文化传承的"活下去"与"传下去",以及新媒体影像对于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创新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 键 词:非遗文化 活态传承 影像 

分 类 号: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