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者与隐含作者的错位与重合——《最后一课》再解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跃辉 

机构地区:[1]广东省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出  处:《语文建设》2019年第3期43-46,共4页

摘  要:对于《最后一课》的解读,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观点,研究者从中日教材、中法教材的对比出发,并结合当时的历史事实,考证出阿尔萨斯居民使用的阿尔萨斯语原本就是德语语系,并且建议学生在阅读时要有批判性思维,用思辨的方法重新解读。这些观点都是学术进步的表现,但如果能结合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我们更能发现“感知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错位与重合的线索。

关 键 词:《最后一课》 隐含作者 解读 重合 感知 阿尔萨斯 批判性思维 历史事实 

分 类 号:I565.074[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