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学校》篇中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观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武晔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350

出  处:《知与行》2019年第2期142-146,共5页Cognition and Practice

基  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2015YZD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协商民主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NKZXA1413)

摘  要:从政治层面上看,明末清初之际处于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反思与清算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黄宗羲顺应实学的时代潮流,从明王朝的覆灭以及自身抗清斗争的失败经验出发,立足于史学视野,跳脱明朝一家兴衰的慨叹和被清廷取代的冲击,由民族主义立场上升为反思整个君主专制制度,融合了传统民本理论中重民从民思想以及激进民本主义的革命思想,从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两方面,本末兼顾地提出了自己的民本主义理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孕育于中国传统的父权伦理宗法政治土壤,在传统的民本与尊君共存的政治形态中,黄宗羲敢于突破君民关系,将个体权益的重视和实现扩展至政治层面,实为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突破,而他所著《明夷待访录》中的《学校》篇更是空前地将公共意志、公共舆论独立于统治权力之外,并成为影响乃至决定统治者意志的权威力量。黄宗羲所提出的学校议政监督君权、公众舆论监督权威,以学术影响权威的理性倾向,实则蕴含了传统民本接洽西方民主的突破口。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自身的政治生活的论述入手,提出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最高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以学校议政作为制约君权和相权的途径,详尽阐述学校议政的具体内容。同时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有着重视民意和限制君权的传统,黄宗羲正是在承袭传统民本思想精华之处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进行定位,其学校议政所代表的重视公众意志对于当代政治建设的重要价值。

关 键 词:黄宗羲 《学校》 公共舆论 民本 民主 

分 类 号:B21[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