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梦玲 沈红艺[1] 李中平[1]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健康营养研究室,上海201203

出  处:《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年第1期85-88,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Liver Diseas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81603593)

摘  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主要临床病理特征是肝细胞内的脂肪沉积,其发生发展与饮酒无直接联系[1]。NAFLD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肝脏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挑战[2]。针对NAFLD的发病机制,1998年,Day和James提出了“二次打击”学说[3]。近年来,NAFLD的发病机制由“二次打击”学说发展为“多重打击”学说,包括脂毒性、线粒体功能失调、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肠源性内毒素等[4]。目前NAFLD的药物治疗有限且副作用明显,因此,生活方式的改变,仍是当前最基本的干预方法。然而生活方式的干预与患者的依从性有关,较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年来,中医药干预NAFLD收到一些独到的治疗效果。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达到干预NAFLD的目的,与NAFLD发病机制的“多重打击”思想比较吻合。因此,本文就中医药干预NAFLD药理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关 键 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药防治 NAFLD 中医药干预 临床病理特征 发病机制 肠源性内毒素 二次打击 

分 类 号:R259[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