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北京遇上西雅图》背后的社会心理有感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琳[1] 

机构地区:[1]大连外国语大学

出  处:《北方文学》2019年第11期255-255,共1页Northern Literature

摘  要: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社会存在,时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折射着社会情境。而电影中的时尚便是推敲当下社会心理的一种极其便利的素材。由于实际生活中的观众往往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阶层性和时代性,其政治倾向、人生理想、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也各不相同,故而就会构成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这些群体既有某些共同的社会心理特征,又有不同的社会心理特征。对于那些凝聚了各种社会心理关注点的影片,对于那些在社会各阶层中激起较大反响的影片,固然应该给予较高评价;但对于那些较深刻地反映了某一社会利益群体观众的心理趋向和审美理想的影片,也不应该忽视其价值和成就。

关 键 词:社会心理特征 西雅图 社会利益群体 北京 综合性艺术 社会各阶层 社会存在 社会情境 

分 类 号:C912.64[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