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邓延峰 季建林[2] 范建红 蒋怡华 陈华[2] 陈治华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上海市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1112 [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
出 处:《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11期159-160,163,共3页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摘 要:目的:了解并探讨闵行区学龄前儿童行为与情绪问题,为进一步综合干预提供数据支持及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家长版),对上海市23 325名学龄前儿童行为、情绪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显示,在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问题、同伴问题、困难总分、社会行为问题上,分数异常者分别占7.0%、8.28%、14.11%、16.12%、7.76%、6.55%。男童在品行、多动及同伴问题、困难总分上高于女童,女童在情绪问题、社会行为上分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在情绪、品行、多动问题与困难总分上,中班均值最高;同伴问题,小班均值最高;社会行为上,大班明显高于小班与中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本组相较上海常模,各因子得分4岁、5岁儿童一致性较高,6岁儿童差异性明显,除女童品行问题本组得分高外,余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性项目均是上海常模各因子,分数高于本组(P<0.05,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多动、同伴问题最为突出;不同性别儿童存在的客观困难差异性大;中班儿童的行为情绪问题在3年幼教时期里是一个高峰期。在学龄前教育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同性别、年龄应有侧重点。
分 类 号:B844.1[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R179[哲学宗教—心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