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邰奕 姜武[1] 卢震海[1] Tai Yi;Jiang Wu;Lu Zhenhai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广州510060
出 处:《结直肠肛门外科》2019年第2期127-130,146,共5页Journal of Colorectal & Anal Surgery
基 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卫生合作创新项目第201808040019号)
摘 要:据估计,2018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将有180.4万例,死亡病例达到86.2万例,约占癌症总发病和死亡例数的1/10。在各种癌症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居第三位,死亡率则位居第二位[1]。根治性切除术仍是目前直肠癌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开展、吻合器的不断改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术式的优点是根治性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了肛门括约肌,有利于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但术中低位吻合、术前放化疗与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密切相关,因此,行LAR的患者往往需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以减少因吻合口愈合不良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降低患者二次手术的概率和吻合口漏相关的病死率[2-3]。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