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宇辉[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 处:《文艺研究》2019年第4期16-26,共11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法国哲学的审美维度研究"(批准号:17BZX015)成果
摘 要:电影哲学可以从像动与心动之分合关联的角度来重新理解。在视觉机器占据主导的运动—影像的时代,抽象化的运动与心灵的绵延时间已然形成明显张力。而进入到数码电影的宇宙之中,流动不已的时间—影像则进一步从根本上消弭了心灵本身的创造性的离心之力。由此有必要回归到"形迹"这个前电影的摄影本体,经由晚近的电影考古学的考察和电影哲学的思辨,在当下时代重新思索像与心的第三种关联可能,进而在欲望—机器的全面捕获的时代探索重返时间本原、重构主体性的真正契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7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