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帝内经》清阳理论探讨鼻渊古今验方的运用规律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肖伊[1] 张亚力[2] 刘建华[2] 闫占峰[2] 矫璐璐 刘思溟[2] 刘真 李洵[2]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出  处:《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第7期1-3,18,共4页China's Naturopathy

基  金: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东直门医院"111"协同创新院际合作项目(2016-DZM111-JC003)

摘  要:《黄帝内经》对清阳之气与五官七窍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强调"上窍"的生理功能必须依赖清阳之气的温煦濡养,失之则会浊阴不降,九窍不通。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范畴,特点为"浊涕下不止",发病部位在鼻窍中之窦窍,病机为肺、脾胃、肝胆功能失调,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清窍失养,浊邪壅滞窦窍。古今医家在《黄帝内经》清阳理论指导下,以调畅气机、升清降浊为鼻渊治则,制定了很多鼻渊方,但未被重视与使用。笔者查阅了历代古籍和当代中医名家著作,汇集了75个鼻渊方,总结了其组方用药特点与规律。

关 键 词:鼻渊 清窍 清阳之气 升清降浊 黄帝内经 鼻窦炎 

分 类 号:R221[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