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凤敏[1] 乔权 汤波[1] 高港 蒲东浩 Song Fengmin
机构地区:[1]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7期248-252,共5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编号:2018JM4058);2017年陕西理工大学博士人才启动项目(编号:SLGQD2017-16);陕西省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17054)
摘 要: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向土壤中添加重金属Mn、Ni离子后测定土壤脲酶活性变化,确定重金属锰镍单独污染和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镍污染体系中,Ni^(2+)浓度为0~30 mg/kg时,随着污染时间延长,土壤脲酶活性增大;当Ni^(2+)浓度为60~120 mg/kg时,随着污染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土壤脲酶活性下降,重金属镍污染浓度的增加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单一重金属锰污染体系中,当Mn^(2+)浓度小于等于120 mg/kg、污染时间为12、24 h时,Mn^(2+)浓度的增加对脲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在Mn^(2+)浓度大于120 mg/kg时,对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重金属锰镍复合污染时,土壤脲酶的净变化量(ΔU)>0的处理占总处理的90%以上;在Ni^(2+)、Mn^(2+)复合污染体系中,镍和锰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同作用,使得土壤脲酶活性增强,且大部分体系在污染时间较长时,随锰离子浓度增大,ΔU总体增大;在污染24 h,Ni-Mn浓度为120-240 mg/kg时,ΔU最大,为1.832。在重金属复合污染体系中,重金属锰对脲酶活性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分 类 号:X171.5[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