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
出 处:《美术界》2019年第6期84-87,共4页Arts Circl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艺术学理论研究的知识依据问题”(17YJA760032);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发展计划学术团队建设计划项目(Whu2016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自18世纪中叶确立起“艺术”的概念以来,理论家们不断试图对艺术进行定义。但从逻辑上看,这些定义并不是艺术为艺术的充分必要条件,对于艺术现象缺乏完全的解释力。特别是20世纪以降,当小便器和日常包装盒进入艺术馆之后,艺术陷入了定义危机。阿瑟·丹托的“艺术界”理论,乔治·迪基的“艺术体制”论,霍华德·贝克尔的“艺术界”理论,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都是试图重新对艺术进行定义的重要尝试。在福柯的理论观照之下,通过对丹托等人艺术定义的分析,可以看到,艺术定义问题,也是服从于“话语—权力”模式的:研究范式的确立、话语方式的选择,无不受到“话语—权力”中所涉及的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它产生于“艺术界”这个由艺术理论、艺术史知识、组织机构、艺术从业人员等各种要素所构成的庞大的权力空间,是各方权力冲突妥协所达成的暂时的惯例共识,并通过权力网络,在每一个节点上都规训着后来者对于艺术的看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