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縻子案”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赦幼”原则的限度——基于法律文本与司法实践的分析  被引量:1

On the Limits of the Principle of "Pardoning Juvenile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From "Liu Mizi Case" ——Analysis Based on Legal Text and Judicial Practi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肖鹏[1] Xiao Peng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法律适用》2019年第4期119-128,共10页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摘  要: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对未成年人犯罪减免刑罚,这不仅是基于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这一客观事实,而且也是基于明德慎罚这一根本性司法原则,并创制了相关制度。《大清律例》中"老小废疾收赎"条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减免刑罚的规定,在沿用前朝法律的基础上,乾隆时期通过"刘縻子案"创立了新例。新例一方面肯定了雍正时期从"丁乞三仔"案中所确立的十五岁以下犯死罪奏请减等收赎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死者需长于凶手四岁以上,死者理曲逞凶;另一方面将前一个条件适用于十岁以下。从"刘縻子案"可以看出,"赦幼"原则在法律实践中应该与"惩恶"权衡考量,并应兼顾被害人及其家人的情感与利益,以实现德法并举、明刑弼教和情法平允的法律目标。

关 键 词:“刘縻子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老小废疾收赎” 兼顾“赦幼”与“惩恶” 

分 类 号:D929[政治法律—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