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四丽 张远平[1] 

机构地区:[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出  处:《现代医药卫生》2019年第12期1839-1841,共3页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 Health

摘  要: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ESCH)又称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是指脉络膜与巩膜的潜在间隙突然聚集大量血液引起的脉络膜脱离。ESCH自1760 年被首次报道以来,预后极差,可导致视力丧失甚至眼球萎缩。该病偶见于白内障摘除术、青光眼滤过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玻璃体切除术等各种内眼手术中,也见于各种眼创伤和角膜溃疡穿孔的患者,甚至有自发性报道[1]。该病发生率报道不一,为 0.03%~ 6.10 %[2-4]。1915年有学者报道用巩膜切开引流治疗,之后部分学者提出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但效果不佳,最终许多患者需要行眼内容物剜除术。近年来,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发展,以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应用,可有效减少眼球萎缩的机会,甚至可保留一定的视功能。本文主要就ESCH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关 键 词:脉络膜上腔出血/治疗 眼外科手术 巩膜切开引流术 玻璃体切除术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综述 

分 类 号:R779.6[医药卫生—眼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