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年第6期742-746,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摘 要: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感觉运动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速度依赖的牵张反射亢进,常导致不随意的肢体活动和异常的姿势,并伴随着肌肉短缩和疼痛的发生[1].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发生率为19%-38%,痉挛直接导致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社区生活参与程度受限,生存质量降低,同时增加了陪护人员的护理难度[2].因此,痉挛的治疗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目前,尽管一些物理治疗方法已被证明具有短期效应,比如肌肉牵伸、热敷和神经肌肉电刺激,但长期效应仍不明确[3-4].而具有长期效应的治疗方法,如口服巴氯芬和注射肉毒毒素,可能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5].近年来,振动治疗作为一种简便且无创的治疗方法越来越为人们所广泛应用[6].本文收集近年来振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痉挛干预的相关研究,对振动治疗在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治疗方法 肢体痉挛 脑卒中后 振动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患者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93[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