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广东省南方消化病研究所,510515
出 处:《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年第5期453-456,I0001,共5页Modern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Gastroenterology
基 金:国家卫计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2026);广东省胃肠疾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胃肠疾病生物工程中心,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7B02029003)
摘 要:艰难梭菌是临床最常见的机会致病菌,是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几乎所有伪膜性肠炎均由艰难梭菌感染(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引起。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全球范围内CDI发生率不断升高,并且由于其流行菌株变异,出现B1/NAP1/027等高致病菌株,产生毒素能力增强,持续作用时间延长,导致患者病死率及复发率升高,并引起多次爆发流行,造成极大的人力、财力损失。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CDI的独立危险因素[1-2],而IBD患者感染艰难梭菌后,通常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3]。但活动期IBD与CDI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相似,因此容易漏诊。笔者结合《炎症性肠病合并机会性感染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4],对炎症性肠病并发艰难梭菌感染(IBD-CDI)发生、发展及诊疗进行概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