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瀚墨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读书》2019年第7期71-80,共10页
摘 要:很多读者知道黄仁宇是因为他的《万历十五年》,一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从英文译介出版、至今仍被广泛阅读的历史著作。我也不例外。书中用潜水艇式三明治和夹心面包描述传统中国社会形态、以数目字为中介连接上下社会层级实现向现代社会转变等观点,想必当时让人耳目一新。我也不例外。现在回过头来看,《万历十五年》至少从两个方面影响了当时的我:一是从历史研究方法的层面,这本书告诉我历史阐释的多样性和阐释视角的重要性,让我明白阐释本身也是创作;二是从历史哲学的层面,它告诉我任何历史研究都是当代史,它所关注的问题以及所寻求的解决方案,都跟研究者和书写者当下的社会情境息息相关。当然,九十年代读《万历十五年》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还想象不出许多年后自己的人生轨迹会跟该书的作者有什么交叉。后来去美国读书,我主攻的是早期中国历史和艺术史,跟黄仁宇探究的晚期帝国历史毕竟隔得有些远,因此也没有太关注他的其他作品。但在他去世十多年后,我有幸在他生前工作过的纽约州立大学新帕尔兹分校谋得了一份教职,入职之后还教过据说是黄先生离开之前教过的一门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便成了黄仁宇的同事,尽管我们从未谋面,尽管我是在他离校三十多年、去世十多年后才步他后尘来到他工作和生活过的那个叫作新帕尔兹的小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