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阐释

作品数:205被引量:45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孟钟捷韩志斌晁天义丰子义李红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地方党内法规制定问题的历史阐释及规范调适
《河南社会科学》2025年第4期62-73,共12页叶正国 李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特点和趋势研究”(21BDJ048)。
地方党内法规制定是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实践中地方党内法规的制定存在配套无序化、内容同质化和形式杂乱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历史视角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发展与党内法规在不同时期作为党的政策或纪律的制...
关键词:地方党内法规 配套立规 制定权限 党内法规体系 
身心性命:宋明理学的历史阐释与现代建构
《河南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02-110,共9页邓国坤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象山学阐释演变史”(21CZX033)。
身心性命之学乃是宋明理学的一种历史阐释范式,也是现代学者对于宋明理学的新建构。身心性命阐释为宋代至今的学者一直使用,它不仅是宋明理学的概称,而且指向宋明理学的主要内涵或旨向,包括身心之学、性理之学、天命之学。它既包含内圣...
关键词:宋明理学 身心 性理 天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诠释、历史阐释与现实指向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8-13,共6页杨明芳 徐东黎 李娅楠 夏雨皞 
兵团社科基金项目“共建共享模式下兵团南疆团场人的现代化素质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YB2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同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本质区别。这一理念承继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创新于列宁生态自然理念,实现了对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反拨和超越。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在...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 
统一台湾历史阐释正统论内涵探微——以康熙朝《靖海纪事》序为中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76-89,共14页吴晓玲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3批面上资助项目“清代渡海官员的海洋空间书写及其史学话语建构”(2023M732950)。
康熙朝《靖海纪事》序的统一台湾历史阐释呈现出正统论内涵的多维面向,包括“王道”历史性质论、“民庸”历史价值论和“天道”历史动力论。在政治伦理层面,富鸿基结合兵学理论和正统论,从“义战”和清帝世系传承两个方面论证“王道”...
关键词:统一台湾 正统论 历史性质 历史价值 历史动力 
《马丁·盖尔归来》的史料运用及阐释——兼论历史想象在史料阐释中的有效性及限度
《文教资料》2024年第22期30-33,共4页孙彩云 
《马丁·盖尔归来》是美国历史学家戴维斯的著作,被誉为三大微观史学著作之一。该书以马丁被冒名顶替为核心事件,基于丰富的史料,运用恰到好处的历史想象连缀成篇,展现了16世纪法国底层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站在史学史角度,以史料运...
关键词:《马丁·盖尔归来》 史料 历史阐释 历史想象 
历史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学的历史阐释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4年第3期151-163,175,176,共15页狄鸿旭 
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23年度重点委托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案例库建设研究”(23003)的阶段性成果;学校党建研究课题专项经费资助。
历史学本身具有阐释学性质,历史观决定历史知识生产。依据《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而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是树立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核心思政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堂主渠道。课程主要讲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历史观 唯物史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历史阐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至上”理念的学理诠释、历史阐释与时代新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陈莹莹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建设的百年历程及经验研究”(21CDJ010);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题“马克思普遍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581123031721)。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人民至上”理念蕴含丰富的理论内涵。就“人民至上”命题本身而言,既蕴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历史观,又蕴含...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 学理诠释 历史阐释 时代新意 
“中国当代史料存留制度研究”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2期160-160,共1页
《江西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中国当代史料存留制度研究”专题刊登三篇文章。李红岩的《历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认为,史料既限制历史重现,也让已逝的历史重新出场。史家通过史料打开真实的历史世界,为史料提供定位与构思,反向填充信息...
关键词:情景再现 历史阐释 史料 编纂活动 李红岩 公共性 存留 共同性 
历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被引量:2
《江西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6-14,206,共10页李红岩 
历史学的实证性主要体现在对史料的依赖上。没有史料即没有历史学。历史研究处于史料的先天限制之下。史料既限制历史重现,也让已逝的历史重新出场。史家通过史料打开真实的历史世界,为史料提供定位与构思,反向填充信息,让史料澄明起来...
关键词:史料 历史学 历史阐释 史料存留 
“语言做的一场梦”——刘亮程《本巴》的文本顽症与历史阐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12期34-49,共16页翟永明 高小弘 
“本巴”所象喻的“梦空间”,是多个镜像的连环嵌套与相互映射:小说既构建了“无时间性”的时间乌托邦,又强调了“无时间性”不过是说书人语言制造的梦幻;作家以游戏、梦境的轻盈撬动了现实与历史的沉重,却以现代性的视角多次反转“轻...
关键词:《本巴》 刘亮程 文本顽症 历史阐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