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庆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读书》2019年第7期131-139,共9页
摘 要:作为中国江湖文化的“圣经”,《水浒传》因其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而常常获得后世之人从社会政治维度出发的解读。以小说中某一关键人物为核心来审视整部书的用意与品位,构成了《水浒传》研究的一大特色。将宋江视为灵魂人物,“招安”就是全书的主旋律;将注意力放在武松、石秀的身上,不难看到杀伐果决;把鲁智深、林冲等落难军官视为焦点,那么对朝廷昏庸、社会黑暗的针眨批判就会变成主线。作为“四大奇书”当中草莽江湖气最重的一部,《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维度最多、层次最丰富,所能经受的解读也就越是多元。但我们毕竟会承认,《水浒传》中承载着关于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经验知识。如果承认海外学者浦安迪的判断,认为《水浒传》是“针对一批想来能透过通俗素材的表面描写深入领会内在问题的老练读者写的”,那么,我们也就有理由对这部“江湖圣经”背后的精微政治义理及其文化经验的复杂根系展开一种“小说知识学”意义上的分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