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辱”与“势辱”:荀子耻辱观的两种面向  被引量:2

Internal disgrace and external disgrace: Two aspects of Xun Zi’s view of disgra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富强 Li Fuqiang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  处:《孔子研究》2019年第3期99-107,共9页Confucius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文化元典基本概念研究”(项目编号:12AZD08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耻辱感作为一种道德潜能.与人的尊严和人格有着内在关联。它一方面具有否定的谴责性作用,即对不道德行为的羞恶之情,另一方面又具有肯定的解放性建构作用,提撕行为主体以非凡的道德勇气由低层次的价值序列超拔挺进至高层次的价值序列,促就儒家君子式道德人格的养成。荀子将耻辱区分为“义辱”与“势辱”,以“义辱”为标识的耻辱产生于对完善的内在道德人格的侵害,这种耻辱可以通过修身得到清除。“势辱”则是外在的、社会性的不可抗力加之于个人的伤害,没有办法通过个人修养得到清除。耻辱感是以否定的谴责性作用与肯定的建构性作用通向“仁”,荀子的“仁学”为其耻辱观奠定了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关 键 词:义辱 势辱 道德形而上学 

分 类 号:B222.6[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