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中反复出现低氧血症1例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继军 秦凤义 张浩[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出  处:《重庆医学》2019年第A01期463-464,共2页Chongqing medicine

摘  要:室间隔缺损指室间隔在胚胎时期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缺损常在0.1~3cm,位于膜部者则较大,肌部者则较小,后者又称Roger病。缺损若<0.5cm则分流量较小,多无临床症状。缺损小者心脏大小可正常,缺损大者左心室较右心室增大明显。经皮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术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法之一,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愈合快、患者成年后心里负担小等优点。但经皮介入手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使其成功率下降,甚至有少量介入治疗不成功或者术中和/或术后出现难以消除的并发症等情况[1]。现将1例患儿在进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过程中反复出现低氧血症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关 键 词: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低氧血症 心室 

分 类 号:R[医药卫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