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空间维度探析  被引量:1

An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imension of Mao Zedong’s Revolutionary Theory of "Rural Encircling the Ci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耿芳兵[1,3] 张继龙 GENG Fang-bing;ZHANG Ji-lo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2]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230601 [3]普渡大学哲学系

出  处:《甘肃理论学刊》2019年第4期50-56,共7页Gansu Theory Research

基  金: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项目(201806360234);合肥工业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专项招标课题“资本批判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价值研究”(JS2018HGXJ014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价值趋向研究”(JZ2019HGBZ019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取得重大的革命胜利,是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典范,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从空间视角出发,很容易发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现实依据来自于毛泽东对中国城乡的实际境况的空间判断和精准的唯物主义时空观思考。革命理论在实际的革命斗争中演化出了多种微观理论样式,具体包括“土地革命”与空间法权再分配;“工农武装割据”“地方主义”与空间重塑;“根据地建设”及其内部空间生产;农民斗争艺术与空间解放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空间视角不仅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当代创新的重要一环,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成果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理论探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路径。

关 键 词: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 空间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分 类 号:A122[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