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贵州省人民医院儿内科
出 处:《贵州医药》2019年第8期1285-1288,共4页Guizhou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讨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治疗中,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1—12月收治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6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继续为患儿提供丙种球蛋白1g·kg^-1,每日1次治疗;观察组32例,为患儿提供丙种球蛋白2g·kg^-1,每日1次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热程、热退时间、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指标[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以及冠脉扩张、冠脉瘤、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热程、热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hs-CRP、PCT、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指标VEGF、ES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NO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末期,观察组冠脉扩张发生率为3.13%,冠脉瘤发生率为0.00%,对照组冠脉扩张发生率为12.50%,冠脉瘤发生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治疗,通过增加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剂量可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炎症及黏膜充血问题,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 键 词: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剂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