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菁[1] 解燕昭[2] 刘云娥[1] 秦世杰[1] 朱倩[1]
机构地区:[1]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石家庄050011 [2]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出 处:《山东医药》2019年第25期71-73,共3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20181006)
摘 要:目的观察基于脑灌注分析支架介入术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IC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症状性ICAS患者,根据入院CT脑灌注成像(CTP)变化分为低灌注组68例与正常灌注组132例。低灌注组行颅内血管介入+双抗药物治疗17例、单纯强化药物治疗31例、介入术后未坚持双抗药物治疗20例,正常灌注组行颅内血管介入+双抗药物治疗23例、单纯强化药物治疗83例、双抗药物治疗26例。治疗前后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分别于介入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CTP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200例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血清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接受介入+双抗药物治疗与强化药物治疗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较未用强化药物治疗患者低(P均<0.05),介入+双抗药物治疗与强化药物治疗患者血清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灌注组介入+双抗药物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而正常灌注组介入+双抗药物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灌注组中接受介入+双抗药物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m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较其他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低(P均<0.05),接受介入+双抗药物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P均<0.05)。结论颅内低灌注ICAS患者宜选择支架介入术+双抗药物治疗,颅内正常灌注ICAS患者宜选择单纯强化药物治疗。
分 类 号:R743.1[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