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脾胃为本”的理论基础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施婧瑶[1] 林平[2] 高远 郭明章[2] 夏婧 周宏剑 林梅[3] 

机构地区:[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 [3]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福建福州350122

出  处:《福建中医药》2019年第4期38-39,42,共3页Fuj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福建省2011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JG2017007-协同)

摘  要:脾胃学说的"脾胃"包含了受纳、运化、传导过程中的多个脏腑功能,《内经》明确指出"脾胃者五脏之本也",概因其在功能上,一为气血生化之源,能化生与布散气血津液为人体所用;二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能调节和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运动;三能滋养他脏,以维系人体后天健康,故称"后天之本",故人体后天生命过程将随着脾胃功能的盛衰而变化。"脾胃为本"理论已应用于临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诊治中,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总体而言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临床分科日益细化,学科建设日益深入的当今,提出重视"以脏腑整体为要,以脾胃为本"的观点,既是体现中医整体观,也是认识人体健康状态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理念。

关 键 词:脾胃为本 中医理论 整体观念 临床应用 

分 类 号:R223[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