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文泉[1] Zheng Wenquan
机构地区:[1]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文系
出 处:《法音》2019年第9期57-64,共8页The Voice of Dharma
摘 要:汉传佛教存有马来世界7到11世纪的佛逝王朝佛教译本,对今日马来班顿文体的溯源研究或有裨益,值得引介。班顿(pantun)是远在伊斯兰教文明传入之前即已形成的马来古典诗体之一,历来对它的起源问题碍于文献不足征而未能有所定论,但相关词汇的梵语借词背景却不无暗示其有梵语文明的历史成因。班顿是以四行诗体、隔行押韵体、"喻体—意体"构造体三方面特点组成的文体,而汉传马来佛教文献得以将一、三的特点追溯到公元7世纪末,即班顿的四行诗体、"喻体—意体"构造体或受惠于佛教的四句颂(gatha)及法称因明二支作法的传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