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国民性与路的隐喻——评彼得·海斯勒的《寻路中国》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卫东[1] 

机构地区:[1]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长江丛刊》2019年第26期1-3,共3页Yangtze River Series

基  金:2015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之“非虚构文学的边界与彼得·海斯勒的中国三部曲研究”(项目编号:15WWC004)的研究成果

摘  要:作为海斯勒“中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寻路中国》重新回到探索中国社会文化的当代议题。他沿着长城驱车考察,追寻独特的中国城墙文化;深入北京乡村农家,接触普普通通的当代中国人,描绘当代中国的国民性;他去往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考察当代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本文认为,海斯勒深刻地理解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塑的城墙思维和文化,准确地描述了中国人在儒、道影响下形成的利己哲学生存范式。他的寻路之旅同时也隐喻着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道路”的理解。

关 键 词:《寻路中国》 海斯勒 城墙 国民性 

分 类 号:F591[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