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程媛 甘大楠 叶永安 CHENG Yuan;YE Yong-an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出 处:《肝脏》2019年第10期1202-1204,共3页Chinese Hepatology
基 金: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019-JYB-JS-048)
摘 要:肝性脑病(HE)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患者认知功能不断恶化的结果,根据其认知损害程度可分为轻微型肝性脑病(MHE)和显性肝性脑病(OHE)。HE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氨中毒学说在HE发病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有研究表明,血氨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HE的认知损害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血氨浓度增加是预测发生HE的重要指标[1]。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高氨血症与HE发生的相关系数为0.6[2],高氨血症并不一定能引起HE,而发生HE也并不一定血氨升高,其部分原因可能为氨生理学是动态的,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CNS)之间氨浓度存在差异。血氨水平升高是HE特征性检测指标,其动态水平监测对于HE患者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血氨水平,临床中血氨水平的检查与评估常常滞后于HE的发生与发展[3],血氨水平与HE存在什么样的相关性,与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存在什么样的联系,都值得进一步探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