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辉岩的泊松比及其对造山带下地壳拆沉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山[1] 金振民[1] 张宏飞[1] 张本仁[1] H.Kern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Institut fur Geowissenschaften, Universitat Kiel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2年第11期881-888,共8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133020;4979404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G1999043202)联合资助

摘  要: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的实验测定以及前人的实验结果表明,水化作用将明显增加榴辉岩的泊松比,新鲜未退变榴辉岩(H20+<1.0%)的平均泊松比为0.24-0.25,该值与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而明显低于前人给出的榴辉岩平均泊松比(0.27±0.02).未退变榴辉岩的泊松比显著低于下地壳镁铁质麻粒岩,也低于上地幔橄榄岩.大别超高压带、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脉现今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泊松比均大于0.26,加之它们均具有正常的上地幔VP值,表明由于拆沉怍用榴辉岩在这些俯冲一碰撞造山带下地壳和上地幔已不存在或不是重要组成.榴辉岩从形成至拆沉是在<15 Ma的十分短暂时间内完成的.

关 键 词:榴辉岩 泊松比 造山带 下地壳拆沉作用 变质岩 水化作用 

分 类 号:P588.3[天文地球—岩石学] P542.2[天文地球—地质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