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凡 张雪丽 章建娜[2] 张骥[2] 尤小寒[2] 苏震[2] 周琼秀[2]
机构地区:[1]深圳大学总医院肾内科,广东深圳518055 [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浙江温州325000
出 处:《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年第4期270-27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基 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4H050006);深圳大学总医院科技人才助推计划(SUGH2018QD071)
摘 要:随着透析质量的逐年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是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1]。在过去的40年中,腹膜透析已成为慢性肾脏病5期、肾脏替代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2013年,全球11%的透析患者接受了腹膜透析治疗[2];腹膜透析成功的关键在于确保导管末端处于膀胱直肠陷凹(男性)或子宫直肠陷凹(女性),以获得最大的引流功能,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当的导管放置方法[3]。目前已经开发了不同手术技术,包括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经皮盲插入技术。然而,无论何种放置技术,导管移位引起的腹膜透析功能障碍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改进的腹膜透析置管术定位法,可有效降低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漂管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8.1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