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葵 陈秦俊杰 夏勇 李俊 阎振林 沈锋 WANG Kui;CHEN Qinjunjie;XIA Yong
出 处:《临床外科杂志》2019年第8期638-641,共4页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
基 金:传染病“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资助(2018ZX10723204-001-007);上海市申康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资助项目(SHDC12017122)
摘 要: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约占原发性肝癌的10%~15%,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ICC的发病诱因及病因复杂,目前已确定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肝内胆管结石、肝血吸虫病、胆管腺瘤、胆管乳头状瘤病、胆管囊肿和Caroli病[2]。近年来,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和ICC基因表达谱的深入研究为ICC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将有望成为ICC的突破性治疗方法。ICC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许多病人就诊时已经达到疾病的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加之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肿瘤筛查及诊断标志物,故导致ICC病人诊疗困难,预后极差。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术后高复发率导致ICC病人术后5年的生存率在20%~40%[1]。因此,如何有效地综合治疗ICC成为摆在临床医生面前的一个难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52.15.17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