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20世纪中国文学现场的视角与路径——评《“先锋”与“民间”:20世纪中国文学话语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任诗盈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社会科学动态》2019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摘  要:“话语”是法国哲学家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知识谱系学”理论的关键词,它是一个多元综合的关于意识形态再生产方式的实践概念①。“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概念则是由钱理群、陈平原和黄子平三人于1985年提出的,作为一种试图把“文学史从社会政治史的简单比附中独立出来”②的概念,它本身就具有一种知识话语的特征。在201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先锋”与“民间”:20世纪中国文学话语研究》(以下简称《“先锋”与“民间”》)中,作者刘继林选取了20世纪中国文学话语中的重要两极——“先锋”与“民间”,并以此为研究视角,从话语理论探讨与批评实践出发,将微观的经典作家个案解读与宏观的现代诗歌转型研究、特殊文学思潮现象分析、整体社会历史文化观照相结合,由点到线、由线而面地探讨了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和湖北地域文学批评等前沿问题,这无疑为我们重返20世纪中国文学现场提供了一定的学理参照和方法借鉴。

关 键 词:黄子平 陈平原 文学思潮 批评实践 历史文化观 话语研究 知识考古学 钱理群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