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树森[1]
机构地区:[1]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 处:《学术界》2019年第10期107-118,共12页Academic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代地方行政与文学关系研究”(批准号:15CZW02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李商隐与杜牧十分关注晚唐边事。两位诗人有关边疆民族问题的诗文,全景式地反映了晚唐前期(从唐穆宗至唐宣宗)的边疆形势。针对久未纾解的边疆困局,两位诗人依据各自的经历与理解,均试图寻找出其中的深层政治军事与社会历史根源,杜牧侧重于检讨唐王朝应对边祸的具体政策失误与体制机制弊端,李商隐则专注于反思唐最高政治伦理的腐败。李商隐与杜牧对边疆民族问题的持续关注与深切思考,共同反映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忧天下的使命担当,代表着一种昂扬激越的民族精神状态在末代的壮丽回归。与此同时,通过考察小李杜对关涉晚唐边政的关键人物与事件的品评判断,会发现在面对历史是否能秉持客观公正态度这一重大考验上,两位诗人难免存在轩轾高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