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森

作品数:29被引量:5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诗歌都邑赋唐代唐蕃关系诗史意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中国韵文学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幕府经验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
《中国诗学研究》2023年第1期1-18,共18页王树森 
李商隐有长达三十年的幕府工作经验。幕府特殊的人文环境保护了他的诗歌创作热情,为其在政治诗等一系列传统诗歌题材上的成就提供了从形式到内容的重要帮助。李商隐以深情笔触,书写了一次次往来幕府,反复品尝聚合离散所带来的复杂人生...
关键词:李商隐 幕府 诗歌 
长安之外的韩愈
《学术界》2023年第3期5-17,共13页王树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唐代地方行政与文学关系研究”(15CZW021)的阶段性成果。
韩愈一生,有过长达十二年的地方经历。各级地方官吏与友人的照顾救济,不仅帮助韩愈显著减轻沉重家累,尤其让他在迭遭政治挫折的背景下而能安然无恙。长期浸润于长安之外的地方社会文化环境的见闻乃至其本人主政一方的亲身实践,为韩愈的...
关键词:韩愈 地方经历 生存保障 政治器识 诗歌本色 
若仕途畅达,还有诗豪刘禹锡吗——“交游与经典”之三
《博览群书》2022年第6期20-23,共4页王树森 
作为在当代即被认定,且为后世广泛认同的“诗豪”(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刘禹锡所以能在“各人各具一种笔意”(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十八)的中唐诗坛独树一帜,与其长期的贬谪远宦生涯,关系至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关键词:《石遗室诗话》 刘禹锡 诗豪 陈衍 中唐诗坛 巴山楚水 坎坷人生 白居易 
晚清民国西北行记的精神呈现被引量:1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59-166,共8页王树森 沈文凡 
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资助项目(2016M590250)。
晚清民国西北行记多层次展现了西北社会各界的优良精神风貌,在行记作者笔下,一些西北上层人物对于自身使命有自觉意识,对时代主潮持理解态度,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也能坚定维护。由于不少行记作者曾接受过现代文明的洗礼,他们注意发掘...
关键词:西北行记 人性光辉 民族品格 时代精神 
晚清民国西北行记的近现代边疆认知被引量:4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00-107,共8页王树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晚清民国西北行记研究(项目编号:2016M590250)。
晚清民国时期的西北行记,在全民族救亡图存谋求复兴的时代主潮与西北特殊自然社会环境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全新的时代特征。广大行记作者将注意力首先集中于对近现代西北社会复杂社会情状的考察认知上,西北行记真实细致地记录了近...
关键词:生计 政治 民族 宗教 苦难 
融入生命的唐诗鉴赏
《中国诗学研究》2019年第2期33-36,共4页王树森 
唐诗流传千载,深刻影响中国人的文艺与心灵,并且作为重要的民族精神文化标识享誉世界。唐诗,尤其是代表性的一两千首经典作品,内蕴高华独造、超越时空的思想与艺术魅力。对于唐诗的阅读与研究而言,无论具体取径如何,都应紧扣经典作品,...
关键词:唐诗鉴赏 刘学锴 《秋兴八首》 
论李商隐与杜牧的边疆民族题材诗文被引量:1
《学术界》2019年第10期107-118,共12页王树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代地方行政与文学关系研究”(批准号:15CZW021)的阶段性成果
李商隐与杜牧十分关注晚唐边事。两位诗人有关边疆民族问题的诗文,全景式地反映了晚唐前期(从唐穆宗至唐宣宗)的边疆形势。针对久未纾解的边疆困局,两位诗人依据各自的经历与理解,均试图寻找出其中的深层政治军事与社会历史根源,杜牧侧...
关键词:边疆 现状 反思 精神 品格 
游走在府县之间的李白被引量:3
《文学遗产》2019年第3期55-69,共15页王树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唐代地方行政与文学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5CZW021)阶段性成果
李白的人生走向与文学创作,均受其地方经历的深刻影响。李白对于个体功名的追求,需要借助地方府县的推荐之力,对于王朝命运的体察判断,离不开地方府县提供消息。因为地方行政体系持续救援,尽管迭遭离乱,李白的基本生计得到保障,精神上...
关键词:李白 地方 人生 创作 经典 
游走在府县之间的李白
《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6期109-111,共3页王树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唐代地方行政与文学关系研究”(15CZW021)的阶段性成果
李白在长安,作为天子近臣,前后总计不过三年,他的大部分岁月,还是在帝都之外行旅,尤以在各地府县官邸的居留最长;与地方官吏的交往牵系,也相应成为李白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在李白走向诗国顶峰的道途上,在诗仙盛名经典造就的过程中,唐...
关键词:地方官员 安史之乱 
唐代吐蕃题材诗歌的文学史意义被引量:1
《民族文学研究》2017年第2期27-35,共9页王树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有关吐蕃诗歌研究"(项目编号:11BZW039)阶段性成果
唐代吐蕃题材诗歌在唐诗史与中国文学史上均有重要意义。一则开拓了唐代诗歌的表现天地,将发生在广阔时空的民族碰撞、交往与融合写入诗歌;二则维系了唐诗的贞刚之气,证明唐诗长期沿着健康轨道发展,离不开复杂民族关系的激荡;三则唐诗...
关键词:吐蕃 文学史意义 边疆民族 书写传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