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玉文[1] Sun Yuwen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出 处:《语文研究》2019年第4期1-12,共12页Linguistic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汉语联绵词形音义关系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7BYY02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文章论证"蝦蟆"和"蛤蟆"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词,都是青蛙和蟾蜍的统称。"蝦蟆"是叠韵联绵词,至晚西汉已出现,此前"蝦"和"蟆"可以单用或用以构词来表达此义。大约在汉代,产生了指大壁虎的"蛤蚧"一词,由于其形状跟青蛙和蟾蜍相似,南北朝以后,"蛤"字可以单用或用以构词,指青蛙和蟾蜍。"蛤蟆"是并列式合成词,至晚南宋已产生,起初写作"虼蟆",写作"蛤蟆"已见于元代文献。宋元时期"蛤"和"蟆"组合成"蛤蟆"。现代汉语中,"蝦蟆"因使用历史更久远,至今仍呈散状分布于南北各地方言,使用地域广袤;"蛤蟆"则集中分布于中部和南部方言。晋语表示"蝦蟆"的概念似乎也用"蛤(虼)蟆",但是前一个字应该理解为词缀"圪",跟中部和南部方言的"蛤蟆"不是一个词。"蛤蟆"的"蛤"有的地方读送气声母,以江西、湖北为主,是通过"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方式扩散到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去的,是一个"特征音"。文章还围绕梳理"蝦蟆"和"蛤蟆"形音义的源流,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纠正了辞书中的一些失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