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与文体意识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贺绍俊 赵勇[2] 敬文东[3] 

机构地区:[1]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 [2]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文学院 [3]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7期47-48,共2页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摘  要:贺绍俊:文体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编码程序,同时也为阅读时的解码起到了暗示的作用。构成文体的代码种类繁多,比如法国文学批评家巴尔特在分析巴尔扎克的小说时,认为其中包含了五种代码:释义性代码、语义素或能指代码、象征代码、行动代码和文化代码。文体模式是代码组合的一定方式,作者和读者通过文体模式达到对代码的共同理解,从而使信息的传递得到保证。

关 键 词:文学批评家 贺绍俊 巴尔扎克 文体模式 巴尔特 文体意识 文学创作 共同理解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