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董炳月[1] Dong Bingyue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 处:《文艺研究》2019年第11期75-84,共10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摘 要:1923-1925年间,发生在创造社成员和文学研究会、《语丝》群体之间的"国民文学"论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建设现代国家、塑造现代国民的历史要求在新文学建设领域的体现。论争双方的文学观念并无本质冲突,因此,论争最终从不同路径确认、阐发了"国民文学"的属性。周作人有条件地认同"国民文学",通过这种认同告别了"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文学观,其文学观转换的背后,是世界主义向民族主义的思想转换。在20世纪20年代前期"五四"新文学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变时期,"国民文学"的倡导与论争只延续了不足两年,但展示了"五四"新文学的另一种走向与可能。
关 键 词:国民文学 《创造周报》 文学革命 周作人 新文学运动 前期创造社 国民文学论 《语丝》 文学观 “五四”新文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