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周报》

作品数:33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勇王银辉张积玉董炳月李跃力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淮文史》《文学与艺术》《史学月刊》《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前期创造社对情感扭曲形态的书写--以《创造》季刊、《创造周报》为例
《语文学刊》2021年第3期87-93,共7页龚金平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未经整理的现代诗人全集编纂暨现代散佚新诗研究”(18BZW164)前期成果。
《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呈现了前期创造社对变态性心理、病态性爱及情感错位等情感扭曲形态的强烈关注甚至着迷。在这些情感的扭曲形态背后,有着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可看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子,并与当时的社会语境息息相...
关键词:《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情感的扭曲形态 唯美主义思潮 社会转型 
在《创造周报》的背后——“百年回望创造社”之二
《博览群书》2021年第4期80-84,共5页泉涌 
1923年5月1日《创造》季刊第2卷第1期中就发出了《创造周报》出版的预告,这预示创造社同人们又要以新的面貌出现于读者的面前。《创造周报》是前期创造社的主要刊物之一,它在1923年5月到1924年5月整整一年的时间里,用52期思想论说赢得...
关键词:《创造周报》 《创造》季刊 前期创造社 
中国早期新诗探索的四川氛围与地方路径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20年第11期6-19,共14页李怡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现代新诗期刊的抢救性整理与研究”;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民国时期诗歌教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四川大学学派培育项目资助。
1923年6月3日,闻一多在《创造周报》第4号上激情赞叹道:"若讲新诗,郭沫若君底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的精神。"(1)此时此刻,《女神》已经面世了1年零1...
关键词:《尝试集》 《女神》 白话新诗 早期新诗 白话诗 《新青年》 《创造周报》 《新诗集》 
1923—1925:“国民文学”的倡导与论争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19年第11期75-84,共10页董炳月 
1923-1925年间,发生在创造社成员和文学研究会、《语丝》群体之间的"国民文学"论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建设现代国家、塑造现代国民的历史要求在新文学建设领域的体现。论争双方的文学观念并无本质冲突,因此,论争最终从不同路径确认、阐发了...
关键词:国民文学 《创造周报》 文学革命 周作人 新文学运动 前期创造社 国民文学论 《语丝》 文学观 “五四”新文学 
作为群体存在的“五四”作家——“百年五四”之四
《博览群书》2019年第5期24-28,共5页张勇 
'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有百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新旧转换最重要的时间点和标志线已是大家的共识。但历史的发展总是在以减法的形式形成了对于过往史实的阐述与接受,很多丰富的历史现场却总被无情遮蔽和删减。'五四'新文学作家存在的真...
关键词:前期创造社 郭沫若 《创造周报》 “五四”新文学运动 “五四”文学 
前期创造社的浪漫主义文学译介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179-185,共7页印晓红 
创造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最重要的文学社团之一,其前期成员在创作之余还翻译了诗歌、小说和童话在内的一系列浪漫主义作品,并译介了包括浪漫主义在内的众多文学思潮,其选材上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本文以前期创造社主办的《创造季...
关键词:创造社 浪漫主义 《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创造日》 
《创造周报》与前期创造社文学批评观的构建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76-82,共7页马凯凤 
由《创造周报》的编辑倾向、栏目设置和刊载作品的情状可知,文学批评是《创造周报》的"重头戏"。前期创造社同人从批评目的、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批评过程和批评思想等方面科学而系统地构建了他们的文学批评观。他们文学批评观的构建...
关键词:前期创造社 《创造周报》 文学批评观 
敬隐渔和郭沫若被引量:1
《郭沫若学刊》2017年第1期2-3,共2页庆云 
敬隐渔出生于四川遂宁,本名显达,隐渔为教名。父母均为虔诚的天主教教徒,在敬隐渔很小时就先后亡故。敬隐渔由天主教教会收养,受到教会熏陶。他由遂宁到成都,又由成都到杭州、上海。他在法文、拉丁文上都有相当基础,能自由阅读和写作。...
关键词:郭沫若 天主教教会  工业专科学校 《创造周报》 自由阅读 文学生涯 上海 
成仿吾前期文学批评与夏目漱石《文学论》之关系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第6期129-135,共7页孟智慧 
天津市高等学校社科研究一般基金项目"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对西方文学经典的改编"[编号:20112218]的成果
作为创造社的中坚人物之一,成仿吾以其粗粝直率、尖锐泼辣的文艺批评风格驰名于20世纪20年代的文坛,在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创造社的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刊》上发表了一...
关键词:文学批评 成仿吾 《文学论》 夏目漱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前期 《创造月刊》 《创造周报》 
论《创造周报》的兴衰浮沉
《郭沫若学刊》2015年第1期63-70,共8页张利灵 陈红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0CZW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编号:09YJC751035);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科研类项目(编号:2013WYXM0106);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项目(编号:粤财教〔2013〕246号)的阶段性成果
1920年代的文学生态环境与《创造周报》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创造周报》发轫成功的原因在于:创造社的拥护者对《创造周报》的期待视野;《创造周报》初期刊载内容所传达的文学观念的进步性;栏目设置的多样性对青年读者的吸引力。《创...
关键词:《创造周报》 创造社 文学生态环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