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刚[1] 杜娟[2] 夏伶俐[1] 余琼[1] 陈颖 严骏松 蒋丽丽 贾业贵[1] ZHANG Gang;DU Juan;XIA ling-li;YU Qiong;CHEN Ying;YAN Jun-song;JIANG Li-li;JIA Ye-gui
机构地区:[1]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消化内科,湖北武汉430015 [2]湖北大学医院内科,湖北武汉430062
出 处:《广东医学》2019年第20期2930-2933,共4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160例,根据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嗜酸性粒细胞组80例(A组)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非嗜酸性粒细胞组80例(B组)。对比两组患者激素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应答率、诱导缓解率、黏膜愈合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激素治疗2个月后,A组及B组临床应答率、诱导缓解率、黏膜愈合率分别为81.3%(65/80)、67.5%(54/80)、28.8%(25/80)和72.5%(58/80)、51.3%(41/80)、22.5%(18/80);其中,两组患者诱导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ESR、WBC、PCT均有所下降,且A组较B组的CRP、PCT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较高的中-重度CD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时临床缓解率较高,CRP、PCT下降更显著,提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糖皮质激素治疗CD的生物学指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