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朗 Chen Lang
机构地区:[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出 处:《哲学动态》2019年第10期115-122,共8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可比演辩话语库及认知神经实验的中国中高水平英语学习者隐喻话语能力研究”(18BYY2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隐喻研究是当代语言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戴维森的《隐喻意味着什么》是值得重视的关键著作。他的隐喻研究,质疑语义互动论的论点,提出了自己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有自身严格而普通的意义,不能进行全局性的彻底释义。本文对其隐喻论中所渗透的隐喻与世界、隐喻与认识、隐喻的语用观、隐喻的功能及其应用等哲学思想进行了逐层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性地得出,隐喻之所以成为语言研究中历久弥新的话题,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以有限的语词传递无限的意义”。该核心本质使隐喻成为诗学、认知心理学、计算语言学、智能科学等多学科共同探讨和攻坚的课题。在该背景下,学界理应赋予戴维森隐喻论应有的历史地位和新的学术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