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任丑[1] Ren Chou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应用伦理研究所
出 处:《中国哲学年鉴》2016年第1期118-126,共9页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祛弱权视阈的生命伦理问题研究”(11BZX07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培育项目“道德形态学视阈的生命伦理学”(SWU1409106);重庆市第四批高等学校优秀人才项目“生命伦理有机体”的研究成果。
摘 要:食品(food)与伦理学(ethics)似乎是两个毫无关联的概念:伦理学属于实践哲学,食品则是满足饥饿需求的可食用物品。或许正因如此,直到20世纪末,人们才把food和ethics组合为“food ethics(食品伦理学)”。不过,食品伦理学绝非凭空而来,它具有传统食品伦理生活的深厚历史根基。诚如胡塞尔所说:“在实际生活中,我具有的世界是作为传统的世界。” 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2005,第356页。 食品伦理学正是源自人类实际生活中具有伦理传统的食品生活世界,它具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进程。那么,食品伦理学是如何生成的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