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志强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国哲学年鉴》2016年第1期406-406,共1页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摘 要:在晚清时代,章太炎是一位主张“齐物平等”至高理想的“有学问的革命家”,同时也是“排满革命”的民族主义主张的提出者。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是在与立宪派的康有为和梁启超、持“金铁主义”说的杨度、无政府主义者以及自由主义的严复的论辩中确立的。章太炎批评“中华民族”的文化民族说,提出一种“历史民族”说,认为历史记忆和历史记载对于形成一个种族血统性认同具有前提性意义,强调了在文字政教统一前提下的“其始异”、“其终化”的种族融合的同化异族的过程。这种主张不承诺一种普遍主义以及相应的文化等级结构,而强调民族自身的独特性。在与严复的辩难中,章太炎进一步提出历史民族就是政治民族,政治民族就是历史民族的实践形式。“排满”是对政治民族的打造,其意图是光复国家、重获主权,重新树立汉人的政治主体性。而章太炎的终极政治理想,则是“无政府”、“无聚落”、“无人类”、“无众生”、“无世界”的“五无之制”,也即一种“齐物平等”的伦理理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206.232